首页 > 聚焦 > >正文

名义上是小组,其实是委员会|当前独家

来源:供应链管理专栏2023-06-23 05:06:07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开课倒计时,还有13天团队协作是供应链管理的精髓。但在实际操作中,很多公司名义上是团队协作,是小组,其实是委员会。表面上看,委员会和小组都是不同的人、不同的职能以团队方式工作,但本质却大不相同: 小组有团体目标,目的是形成合力;委员会虽说也有团体目标,其驱动因素则主要个体目标,更注重分权和制衡。相对而言,小组是合作关系,委员会是竞争关系。这两种关系也会延伸到供应链的合作伙伴。比如供应商关系敌对的企业,其内部文化往往以竞争关系为主;内部是合作文化为主导的企业,其供应商关系往往更加和谐。 有些企业苦于跨职能协作进展缓慢,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误把委员会当成小组,结果越是推进“团队协作”,跨职能之间的协作越差。 比如在很多公司,设计、质量和采购三大职能共同管理供应商。都叫供应商管理小组,看上去都是团队协作,两种不同的做法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。 第一种是供应商管理小组,有明确的小组目标,比如质量、成本和交期,而且落实到每个组员的绩效考核上,整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,为这些共同的目标迈进。组长可以来自采购,也可以是设计、质量。尽管大家的职能目标不同,但小组目标一致,而且小组目标高过职能目标,这样当职能目标和小组目标冲突时,小组内部就可协调解决。这时候,小组就形成跨职能合力,督促、帮助供应商改进,以达成质量、成本和交期各方面的目标。在这种情况下, 小组成员互为资源,各职能以发挥服务功能为主,1+1>2。比如质量和设计成为采购的助手,共同推动设计优化、生产工艺优化,推动更高层次的供应链降本。 图:这是小组,大家有共同的目标,是团队协作 第二种虽说名字是供应商管理小组,其实是委员会的操作方式:小组由技术、质量和采购的 代表组成。之所以是\" 代表\",就是代表各自的部门,确保自己部门的利益不受损害。表面上他们有团体目标,比如提高供应商的整体绩效;实际上团体目标没有落实到大家的绩效考核上,驱动大家的仍旧是职能目标,比如质量对质量目标负责,采购负责价格,设计来把技术的关。结果呢,从某种意义上说,小组只是搭建了一个正式的内耗平台,供大家互相掰手腕,防止一个职能牺牲另一个职能的利益,对内形不成供应商战略,对外形不成合力来管理关键供应商。 在这种组织下,小组成员互相制约,各职能以发挥监督功能为主,1+1<2。比如在这样的公司,质量和设计成了采购的婆婆,他们的精力不再放在帮助采购推进设计和生产工艺优化,而是监督采购在谈判降价时不要牺牲质量。质量的一票否决权,就是把职能目标极端化的表现。 图:这是委员会,每只鬣狗关注的是分得一杯羹 企业的初衷大都是建立第一种的小组,但为什么却成了第二种呢?这跟绩效考核与权力制衡有关。 在小组形式下,小组有主导职能,主导职能是以自我约束为主。比如我以前做供应商业务经理时,全面负责供应商的绩效,包括成本、质量、交期、服务、新产品开发等。作为供应商管理小组的组长,供应商业务经理主导供应商选择,理论上可以为了价格而牺牲质量,但我很少会这么做。为什么?因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,我是第一个站在高层面前解释的,是第一个挨板子的,尽管具体的事儿是由供应商质量工程师来解决。在供应商管理小组里,供应商工程师是业务经理的资源,但业务经理对工程师的结果统筹负责。这个主导职位的绩效考核是由一些相互制约、表面上看甚至相互矛盾的指标构成,比如既要成本最低,又要保证质量。 这些指标不能取舍,只能平衡。而平衡者就是这个主导职位,即供应商业务经理。也就是说,虽然供应商业务经理看上去权力很大,但相应的责任也很大。很大的权力与很大的责任相匹配,形成平衡。这种平衡和制约是内在的,是自我约束。 委员会形式正好相反。 委员会表面上有共同的目标,其实更多的是各自代表各自部门的利益,确保本部门利益不得受到损害,部门利益高于团体利益,尽管委员会打的是团队的旗号。虽说委员会名义上也有主导职能,但对主导职能的约束是外在的,来自别的职能。这在主导职能能力不够时或许OK,一旦主导职能的能力提升了,外在约束的副作用就更明显了。这就相当于小孩子做作业,家长负责督导。当孩子没有能力自我约束,比如太小还不懂事的时候,外在约束(监督)可以;但等孩子大了,有能力自我约束的时候,这样做反倒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更加不负责任,表现为磨洋工、作业潦草等。 外在约束下,每个职能都以自己的利益诉求为主,容易形成单一指标驱动的情形,比如采购以价格至上,质量有一票否决权,设计考虑的只是技术上的可行性。 单一指标驱动下,依赖外在约束,其实也让这些职能更加不负责任。企业里的灾难大都是这种单一指标的结果。比如在一个百亿级的企业,采购的主要指标是价格,按时交货指标归计划。结果就是采购找到很便宜的供应商,他们的日子好过;日子难过的是计划,整个计划团队一半的时间在催货,一有机会,多年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计划员就跳槽去了采购部。 再比如在一个数亿规模的高科技企业,设计有目标成本、采购有采购降价,两者的主要目标都是成本,于是就“串通”起来,选择便宜供应商,联合害了质量部门——便宜没好货呗。老总以为是因为质量的胳膊不够粗、拳头不够大,没法跟设计与采购抗衡,于是就让质量直接汇报给自己,以便给质量更多的力量。你知道,这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就如小时候总有孩子受欺负,老师说,别人欺负你就告我,但老师一转身,胳膊粗的孩子照旧欺负胳膊细的孩子。受欺负的孩子会告老师吗?不会。即使告诉了,次数多了,老师也烦,她根本没那么多时间来处理这样的事。再想想,日常中质量跟采购、设计交涉的大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(话又说回来,哪个职能不是呢?),比如供应商是否按图加工啦,这批来料是正品还是次品啦,CEO哪里有精力介入到那么多的细节?如果告得多了,CEO也烦啊。 这就是说,这问题还是得通过质量自身来解决。一种方案是维持现有的委员会组织,让质量“健身”,把“胳膊”练粗,以便更好制衡设计与采购。比如有个公司从设计职能选拔得力的工程师与资深经理,围绕他们重建质量部门。这些人在设计部门时就是厉害的主儿,知道怎么对付技术和采购人员。这样的结果呢,委员会里的职能更加平衡,能起到更好的相互制衡作用。 另一种方案呢,就是把委员会改变为小组,比如在采购和设计中挑出胳膊最粗的那个职能,让质量从属那个职能,但同时也让那个职能背质量指标。这样,对强势职能来说,能力与责任相匹配,对它的外在约束就成了内在约束,委员会变成了小组。要知道,公司就如动物世界,职能之间是没有公平和民主而言的:如果在能力上没法与别的职能抗衡,那就只有给有能力的职能打杂的份,把自己的责任汇总到那个职能,同时公司想法更好地约束、管理那些强势职能。 有人会问,给质量一票否决权如何?这其实跟让质量直接汇报给CEO没什么本质区别,不过是把质量在委员会里的权限放大到了极点,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能力与责任不匹配的问题。 越是有一票否决权,越是说明这个职能的能力不足。不信,想想看,这天底下怎么就没有销售、设计的一票否决权呢?道理很简单:这两个职能本来已经是胳膊最粗、能力最强的职能,根本就用不着一票否决权来加强自己了。所以解决方案还是得回到上面:要么提高自身能力,维持现有的委员会制和外在约束机制;要么委身有能力的职能,给强势职能当跟班,把委员会改为小组,变外在约束为内在约束。

摘自-《供应链管理:高成本、高库存、重资产的解决方案》第2版,刘宝红著。

以下是培训信息,不感兴趣者可略过。 -----------------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,我设计了5门精品课程,23年7月(第399-408期)在 上海、深圳现场授课,正在报名。 1 需求预测: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上海(7/8,周六);深圳(7/12,周三)需求预测的目标是“尽量做准、尽快纠偏”。这需要解决三个问题:其一,需求预测怎么做,才能做出一个“准确度最高的错误的预测”,争取首发命准?其二,需求预测由谁做,才能有效对接销售和运营,“从数据开始,由判断结束”,提高预测准确度?其三,预测错了,如何建立滚动计划机制,尽早发现,尽快纠偏和补救? 2 库存计划: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上海(7/9,周日);深圳(7/13,周四)需求预测错了,需要设立安全库存来应对。这个培训的重点是科学、合理地设置库存水位,把合适的库存放在合适的地方,提高客户服务水平,同时控制库存和运营成本。我们也会详细探讨库存控制。其一,库存是天使也是魔鬼,多少算合适?其二,库存计划是个技术活,究竟怎么做?其三,如何消除信息不对称,拿信息换库存?

3

供应链管理:

高成本、高库存、重资产的解决方案

上海(7/7,周五);深圳(7/14,周五)4 供应商管理: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上海(7/5,周三);深圳(7/15,周六)5 采购的职能建设:从小采购到大采购上海(7/6,周四);深圳(7/16,周日)培训详情及更多优惠方案,请垂询助手吴珍桢:180 6504 7859(微信同)。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世体:北方三强+维拉有意,穆尼耶不愿再苦等巴萨